Categories
Technology

流量计费

大概在2002年前,教育科研网(CERNET)下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网络是区分国内和国外IP的。对方服务器是国内IP的,流量不限,全免费;国外IP的则根据流量计费。大部分学校是通过把各个办公室、实验室电脑的网卡MAC地址与主机IP地址绑定,在网络中心实现基于IP的计费。以前上海交大计算机系一个实验室,因为学生在一台可以“出国”的机器上看视频,一个月的网费花了8000多。我所在的实验室的服务器是没有“出国”权限的,大家用WinRoute+代理透明访问。因为代理好找,用起来也很舒服。正是因为教育科研网的IP流量计费问题,才有了微软在教育网内搭建微软新闻组镜像的事情。

大约在03年左右,上海交大成为全国第一所免费开放国外IP访问权的高校,所有没有被封的网站,无论国内外一律免费。既便是清华TUNET,这个号称2个CCIE都没能搞定的全国高校第一大网,现在也仍是在用一些客户端软件实现网络资源管理和计费。

2004年,Google IP地址被加入到CERNET免费IP地址列表。(当年高校毕业论文质量应该有显著变化)

近来电信网络接入商好像也用用这招了,用流量计费。我深刻体验到这种计费方式的厉害:下载东西算流量,提供内容让别人当也要交,上下家通吃;什么代理都没用,因为它计算端到端的流量。

SMG的基于PPLive的网络电视SMGPP,这个流量帐怎么和电信算?理论上,电信对流量收费一定有可调整参数在里面,比如对某些IP段或域名免费(如SMG),对某种类型的数据包免费(如HTTP),在某个时间段免费(给网民朋友们放个风)…

总之:

回复

– 评论人:peter
  2006-02-11 23:36:34   

范伟的这张图片在这里特别贴切:)

希望这一天迟点到来吧

By Ling Zhang

本人服务于IBM中国软件实验室(上海)。本网页内容仅为个人思想,不代表IBM公司观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