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IBM CDL内部的人员搜索工具CDL Expertise Find正式上线了。这个工具整合了Lotus Connections Profiles和Atlas for Lotus Connections,利用人员tag,以及邮件、聊天历史记录,发掘员工之间的联系并可以确定维系相关人员联系的关键词(如产品、技术名称等)。Expertise Find对搜索结果可视化,直观的展现人和人的关系。
附:
今天IBM CDL内部的人员搜索工具CDL Expertise Find正式上线了。这个工具整合了Lotus Connections Profiles和Atlas for Lotus Connections,利用人员tag,以及邮件、聊天历史记录,发掘员工之间的联系并可以确定维系相关人员联系的关键词(如产品、技术名称等)。Expertise Find对搜索结果可视化,直观的展现人和人的关系。
附:
如果在最近一年来在Google上搜索过技术问题的话,有两个网站一定出现过在搜索结果里:http://www.experts-exchange.com 和 http://markmail.org/。这两个网站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看到搜索结果是来自它们的时候就会感觉有戏了。
experts-exchange的模式是由自己提供平台供提问、解答,利用积分等机制鼓励贡献知识并建立收费机制;experts-exchange实现了Google Answer想做却没有做到的事儿。
markmail则基本上是通过搜索网上讨论组的内容,对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布局,以更容易的方式提供内容访问(界面类似传统邮件程序的三窗格方式)。
experts-exchange的结果准确率高;而markmail的搜索覆盖面大,各有特点。
此外,如果是中文搜索的话,百度知道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即使在Google中搜索)。百度知道是很好的东西,帮我找到了不少小问题的答案。
Nokia S60系列手机即将可以运行Lotus Notes (Traveler),毫无疑问对Nokia和IBM是个双赢的合作,企业邮件离掌心又进了一步。
http://news.yahoo.com/s/nf/20081120/bs_nf/63163
上海的IBM中国开发中心5楼,有一个新建立的易用性实验室(Usability Lab),今天去里面转了一圈,了解了一点情况。这个易用性实验室由实验区、观察区和会议区组成。实验区里有供实验者使用的电脑和监控设备,如摄像头、麦克风;观测区里有一套复杂的设备,包括各个用户当前屏幕的显示、实验区的视频观测、摄像头的遥控器、和实验区交流用的话筒等。实验区和观察区用单向玻璃分割,在观察区可以清楚的看到用户的使用情况,而用户则可以不受打扰的进行测试。
测试的步骤是用户开始试用某软件,此时当前的用户屏幕、用户的表情和声音利用一套软件同步的记录下来,通过同步分析这些数据就可以了解到用户在使用软件中遇到的问题:哪些设计导致用户误操作;哪些功能藏的过深很难找到,诸如此类。
很多产品,比如说Connections和Symphony都可以利用这个实验室来评测一下用户的体验,“被人研究”一下。
为了配合日益高涨的Lotus Symphony产品宣传和推广活动,作为暂时弥补Lotus Symphony网站没有提供中文版的问题,我根据目前的英文页面,制做了一个Lotus Symphony的中文首页(静态页面)。本中文页面仅对原英文版内容进行了翻译,未作其他更改。
这个星期我在北京参加了IBM中国开发中心创新开放日(暨北京开发中心环宇大厦的启用仪式)。15日下午,我和同事一起做了”Web 2.0及未来“的报告和演示,概要的介绍了IBM(主要是Lotus)在Web 2.0方面所做的工作、战略前瞻和趋势。其中用了40分钟的时间给参加会议的来宾演示了一个整合了绝大多数Lotus产品的一个应用范例 – 这个21分钟的演示是北京、上海Lotus团队集体协作的成果。该演示中的产品包括Lotus Notes/Domino, Sametime, Quickr, Connections, Mashup, Symphony和Portal,应用场景则包含了协作、文档、流程、社区、集成等。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下载此演示文档(不包括demo):Web 2.0及未来
请下载安装Lotus Symphony以打开此文件。
多谢北京各位同事对我的招待,净吃白食了 🙂
北京奥运会女子马拉松第33名,Lisa Weightman,IBM澳大利亚分公司员工。
http://www.athletics.com.au/fanzone/athleteprofiles/lisa_weightman
《全球化软件开发最佳实践》一书是IBM软件开发中心上海全球化团队的集体之作。在来Lotus项目组之前,我曾在该集体工作过三年,这本书的确是大伙多年在软件全球化上积累的成果总结,里面引用到的几个例子项目现在还历历在目。
自去年开始,在负责开发Connections Blogs的同时,我担任了Lotus Connections 2.0的globalization architect,负责产品的全球化支持。过去做全球化项目的经验,对我担任该角色起了很大帮助。书中提到的内容,基本都在产品开发中涉及到了。
有关软件国际化、本地化的技术书籍不多,有中文版的除了这本外,还有这本稍微老一点的《国际化软件开发》。
在此祝贺诸位老友的大作问世。
这周我把Symphony升级到1.1;Sametime升级到8.0.1,然后装了新的浏览器。对于Notes,刚发布的8.0.2版本在如下方面有了提高:内存使用量减少20%,内置MS Office 2007文件阅读器;支持iPhone。这是Notes 8.0.2的性能比较表。
下次Notes升级打算直接上8.5了。
“成功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失败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我倒不是故意要找chrome的问题,正好在下午碰巧遇到的一个问题。
在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的admin console的”Log and Trace“里面,如果要根据Java包名开启trace日志时,点树状上的加号无法展开子树,而在IE和FF中都没问题。
周围的同事基本都chrome了, 看来Connections 2.5里估计是要进入支持候选列表,虽然我个人觉得最终官方支持它的可能性并不大。
奥运前去了云南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和梅里十日游,贴几张途中照片。
泸沽湖上的里格半岛,我住的“彼岸”客栈在半岛的顶端:
这是“彼岸”的上房,可以纵览湖景:
摩梭族住家,里面贴着诸神的画像,屋里电视里放的是李修贤演的一部80年代警匪片:
翻越白马雪山到梅里的途中,经过海拔4千多米的一个高点,气温很低:
ibm.com的新社区将基于Lotus Connections,提供博客、书签、活动、人员、社区和利用mashup的整和主页。目前Connections提供的这6个服务已经部署上去,ibm.com在其上做了UI和功能上的定制。
目前该服务还没有正式推出,不过可以从下面几个URL窥探一下基于社会软件的新社区:
中行网上转账业务从chinapay上撤销至今,大概有1、2年的时间了,最近听闻中行开通了新版网银并且支持跨行转账,决定马上申请以简化还贷手续。
新版网银使用用户名而不是帐号或者身份证登录,用户名可以自行修改。一个新的安全措施是采用了硬件动态密码令牌。之前和同事还讨论过它的原理,主要的焦点在如何保证时间同步。今天谷了一下,这篇短文基本可以解释了。
刚刚试用了一把,和猜想的一样,还是IE only,Firefox在国内的推广依然任重道远,网银是最突出问题。 另外,跨行转账的时候需要指定银行的名称和开户分行的信息(不知道如果忘记开户分行随便填一个会有什么结果),剩下的就是点点按钮了。
新版网银的登录地址是:http://www.boc.cn/cn/static/index.html (点右边的“登录新版网上银行”按钮)。另外旧版的中行网银将在9月份停止服务,要升级的抓紧了(注意,如果是持有长城信用卡,则先需要办理一个绑定的借记卡)。
希望此文对使用持有中行长城卡并需要按月还贷的IBM同事有所帮助。
在经历了6个月的辛勤工作后,我们的成果Lotus Connections 2.0终于面世了。多语言版(24种语言)将在几周内随即发布。我在Beehive上的签名也该改掉了:-)
2.0的功能与特色,相信很快会有相关文章出来。上周在波士顿的演示会上2.0版得到了非常好的评价。
作为开发者,在抒发了小小的成就感后,立刻就要投入到下个增强版的开发中,相信再过几个月会再给大家来汇报的。
今天了解到,由IBM帮助实施定制和部署的赈灾管理系统Sahana在中国民政局捐助中心上线内部测试:http://www.ccdic.org/。CDL的许多同事参与了Sahana的汉化和定制工作,短短几天内组成了开发团队并搭建了开发、测试环境。Bug tracking目前使用的是和Lotus Connections同一套基于Notes的系统。
本人没有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开发工作,今天利用一些空闲时间试用了一下Sahana系统,同时开了3个bug。 Sahana的基础软件很简单,都是开源系统,它本身是一个基于Web的系统,界面平实简单,导航一目了然。根据文档描述,Sahana可以放在USB闪盘中运行,很适合各种条件下的使用。
在毛新生的博客上,有关于这个系统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Sahana汉化版截图:
本次为东汽中学老师、同学捐款活动由校友发起,捐款帐号公布在Chinaren校友录:
捐款详情: http://class.chinaren.com/class/class_index.jsp?ename=dongqi85
致东汽中学校友的公开信(百度贴吧)
希望得到广大校友和各界支持,谢谢。
附:
我的高中政治老师谭千秋: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周德祥:
东汽中学是我就读初、高中的学校,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晚上在网上偶然看到这篇文章,才知道谭老师已经遇难。我已经有16年没有见过他了,97年回汉旺的时候去了中学,不过高中的老师都没有碰到。
看到百度贴吧里东汽中学的照片心里很难过,我曾经生活过6年的地方现在压着几百个学生、老师。
祝谭老师走好~~
我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