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IBM

Lotus Connections 1.0.1发布

Lotus Connections 1.0.1昨日发布,最主要功能是增加了多语言支持,另外的feature见Ted的博客

需要提到一个特别的小插曲,是有关产品名称的翻译问题。在Connections 1.0.1的翻译测试进入尾声的时候,有关Connections中五大模块的翻译问题还在讨论之中。当看到到简体和繁体中文的参考翻译后,我们觉得有必要和翻译中心的同事进行沟通,原因是”Profiles”的中文翻译在简、繁体下分别被翻译成了“概要文件”和“設定檔”。这是因为在其他IBM产品中,“profile”基本上是配置、参数管理的意思,但作为一个产品名的翻译,“概要文件”和“設定檔”没有反映出产品的真实功能。IBM翻译中心使用了translation memory进行语汇管理,以保证产品文档翻译的前后统一,但从产品推广和帮助用户理解的角度出发,这次是有必要做出修改的。

最终我们选择了”人员”和“人員資訊”作为Lotus Connections Profiles的中文翻译。另外,对”feed“的翻译也做了修改,从“馈源”改成了”订阅源“(这个翻译是本人的贡献,呵呵)。而“Dogear”最终保留了原名,其实个人觉得用“共享书签”会更好。

Categories
Technology

一个legacy对话框

自Windows 95开始,微软对系统图标做了大规模的改进,包括真彩色支持、重新设计的3D图标等,到Windows 2000和XP后,几乎所有shell32.dll中图标都被更新过多次。

今天在安装毛泽东字体的时候发现这个爷爷级对话框,用过Windows 3.1的应该会有很深的印象- 文件夹图标、硬盘、光盘图标。细心一点可以发现对话框左上角用的是缺省图标,可以推测这个对话框的代码可能连续使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而没做任何修改。不清楚Vista里面有没有更新。

Categories
IBM

蓝莲花

上周五(8月17日),IBM正式发布了Lotus Notes/Domino 8.0。至此,从今年4月份至今,IBM Lotus品牌下连续发布了Lotus Sametime 7.5.1, Lotus Connections 1.0, Lotus Quicker 8和Lotus Notes/Domino 8四个重要的产品升级(其中Connections 1.0是全新产品)。

Lotus产品线也启用了一套全新图标,下面是来自Alan Lepofsky (IBM)博客上的Lotus产品logo:

从左到右分别是:Notes, Sametime, Quickr, Connections

成立已满25年的Lotus软件,在融入IBM 12年后其产品线已经随着时代进步发生了多次重大调整。从98年并购Ubique获得Sametime的早期雏形;到实现从Lotus 1-2-3向IBM Productivity Tools的迁移;到进入企业社会软件市场。作为最近10年间产品转型的技术推动力,Web, Java/J2EE, Eclipse等技术和开放标准是促进Lotus产品升级换代的重要因素。

Categories
IBM Technology

reverse proxy配置中的路径转换问题

reverse proxy(逆向代理)一般位于Web应用程序的前端,对用户屏蔽了后台的应用服务器。除了请求转发,动态负载平衡和缓存也是reverse proxy的主要功能。在配置逆向代理的时候,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URL转换。

比方说有一台应用服务器,它的访问地址是http://appserver:9080/app,该地址并不直接暴露和用户,而是由reverse proxy配置成一个对外可见的URL,如http://revproxy/home/app,它是用户最终在浏览器输入的地址。当reverse proxy收到这个请求后,把它转换成应用服务器地址后,将该请求(连同HTTP request header中的参数)转发给后台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返回的内容再经reverse proxy,最后回到用户浏览器。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果应用服务器返回的HTML页面包含了在该应用服务器上有效的绝对或者相对路径时,reverse proxy该如何处理?如果是绝对路径的话,那么用户在点击页面上这个链接的时候就会跳过reverse proxy直接连到应用服务器上;如果是相对路径,如”/app” 的话,那么如果reverse proxy自己的URL前面又填加了新的目录名,如上面提到的“/home”,那么这个URL到用户那里就会成为”http://revproxy/app”,同样也是错误的。

reverse proxy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地址转换,在WebSphere Edge Components(早先的 Edge Server)里可以通过配置一些地址转换规则来解决这个问题。它的工作原理大致是这样:在reverse proxy收到从应用服务器返回的HTML内容后,对其进行内容扫描,如果发现如”href”, “src” 等之类包含URL链接的标签时,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把它们替换成对外可用的地址。这样原来页面中的绝对、相对地址经转换后成为最终用户可以访问的地址。需要注意的是,reverse proxy对HTML的扫描是有一定限制的,如果这个绝对或者相对的URL是嵌入的JavaScript里,通过在浏览器端解释动态生成,或者存在于其他一些非链接性质的标签中,reverse proxy是没有办法对这些URL进行转换的。这样漏网的URL将直接暴露给用户。

解决页面中无法被翻译的绝对地址,似乎必须要修改应用程序;而对于无法被翻译的相对地址,可以在reverse proxy通过URL映射来解决。URL映射的原理是当reverse proxy接收到来自用户的HTTP 请求后,如果该URL满足预先定义的模式,则进行替换。比如在WebSphere Edge Components 中可以设定如下的地址转换规则:

Map /app/* /home/app/*。

如此一来,URL地址的转换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还剩下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1. 当后台的应用服务器通过HTTP 301/302进行地址重定向的时候,reverse proxy必须也对该地址进行翻译。在edge中,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实现:

ReversePass http://appserver:9080/app/* http://revproxy/home/app/*

2. Cookie的作用域

当用户在应用服务器上登录后,往往会得到一个或多个cookie。在J2EE环境下,服务器端的session变量会产生一个名为”JSESSIONID“的cookie变量送给浏览器,同时指定该变量的作用域,如”path=/”或者”path=/app”。如果是前者那样的根目录,则没有问题,但如果是后者的话,如果reverse proxy原封不动的将该cookie值转发给用户浏览器的话,那么当用户再次发出如”/home/app”,这样的URL请求时,此cookie是不会放在HTTP请求头部中的,因为这个请求的作用域是“/home”,而不是”/app”。cookie作用域失效往往表现为用户的”伪登录“,即在后台服务器上已经登录但通过reverse proxy的话还是出现无法正常登录的情况。

在edge components里,可以使用下面的配置方案解决cookie作用域修改问题:

JunctionRewriteSetCookiePath /app/* /home/app/*

不过由于WebSphere Edge Components 6.1里的一个bug,该功能存在故障,需要获取指定的补丁更新方可使用。

另外,在应用服务器这端,如果可以指定cookie的path永远为根目录,会减少很多麻烦(在Lotus Connections 1.0/1.0.1里,cookie的path为根目录”path=/”以实现多个功能模块的单点登录SSO)。我在Tomcat下测试时发现,Tomcat生成JSESSIONID时,缺省的path就是当前webapp的context root,而不是根目录。如要强行指定Tomcat生成的cookie的path,需要在其”server.xml”配置文件中的”Connector“段中加入‘ emptySessionPath=”true” ’。

有关reverse proxy,如edge components中还有很多复杂的问题这里尚未涉及,如SSL连接、证书等网络安全相关配置。希望此文可以给reverse proxy,尤其是IBM WebSphere Edge Components的用户一点帮助。

PS:有关edge 6.1的配置,目前最完整的官方文档在此

Categories
Technology

JavaFX的愿景

JavaFX,最简单的理解(本人理解)就是用脚本语言开发swing应用,部署在网络上,通过JNLP加载,最后用客户计算机上的Consumer JRE运行该应用(或者是在移动设备上的JavaFX Mobile)。当然用JavaFX开发普通桌面应用也可以。

用脚本语言写UI早已不是新东西了,不过JavaFX的.fx文件到字节码的编译器似乎是给进阶人士的选配(除了可以脱离JavaFX runtime外,没有想到其他的value add)。在不使用JavaFX编译器的情况下,.fx文件在运行时被加载、解释、执行。

如果JavaFX利用网络发布的话,我希望有这样一个功能,即用户通过HTTP访问一个.fx文件,可以在服务器端生成一个可以执行的应用(applet, JNLP包裹的jar file, etc)并立即在客户端显示出来。这个功能在Openlaszlo里面有很好的实现,它可以在server端动态的编译.lzx文件并生成一个Flash文件(.swf格式),并且此flash可以离线播放。这个转变实际是以用户界面为中心的设计:窗体,而不是main class,将作为交互式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把用户搞的很累的Java applet在浏览器兼容性、安全设置、签名、证书等问题上阻止了applet被广泛的采纳成为Web交互应用的标准。JavaFX能否打赢这个翻身仗,似乎不在JavaFX script language,而是那个consumer J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