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大厦简称ESB,总让我联想到Enterprise Service Bus。
这是在86层往上看到的景象,没有大猩猩。还好,我花了7块钱买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金刚怀抱ESB的冰箱贴。
昨天在Anaheim举行的IBM TLE会议上,有一个非技术性报告,讨论social computing的社会性。我对里面的一个论断很感兴趣,这就是social computing = collaboration – goal。
协作的目的性无须多做解释,写email、发IM消息、打IP phone,没有一个是盲目的活动。socaial computing从个人行为来看,的确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比如写一篇博客、添加一个tag、给一个餐馆打分、上传一段录像。如果social computing真的缺乏目的性的,企业social computing,Lotus Connections的意义何在呢?
解释这个矛盾的最好理论基础自然是长尾效应,众多人的随意性产生的合力可以创造明确的价值,而价值引导目标,我更愿意这么解释social computing和它的目的性。
这个公式可以稍做修改:social computing = collaboration/goal。这会是个有争议的公式,但它很有趣,很social。
过去的两天,我只写了两行代码。
这两行代码分别解决了Lotus Connections Blog中的两个bug,平均一行代码耗时10小时。
其中一个Blog编辑器中的bug,是通过几十次的blog发贴,用Venkman的Firefox JavaScript Debugger抓到的,该错误源自Firefox和Dojo自身的缺陷。因为一天中发测试贴太多,现在在自己博客发贴也有点心理障碍了。
另外一个是Blog的Theme切换问题,为此还动用了Filemon这样的工具,监测javaw.exe对文件系统的修改,在追踪到数据库文件被修改后,进而跟踪DB表变化,加上Eclipse debugger,最后才确信需要把else后面那个”}”提前一行。
在involve到Lotus Connections的开发后,最大的一个变化居然是自己发贴、看social bookmark的兴趣降低了- 搞伤了,就像我现在看到早餐的炒蛋和薯角一样,刚闻到味儿,就半饱了。
Apache Abdera是实现对Atom格式解析,发布(APP, Atom Publishing Protocol)的Java类库,IBM最早参与并提供了代码。Abdera之前,ROME是另外一个重要的Atom实现(身在java.net,贴的是Apache license)。这篇文章里谈到了Abdera和ROME的渊源,我在上面、还有这里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
Lotus Connections 1.0里的Blog,同时使用了Abdera和ROME类库。
最近Apache的新闻很多,比如Harmany和JCK,杨普这篇文章是了解这次公开信事件的最佳入门教材。
Lotus Conections 1.0中Blog使用了Dojo的rich editor,这个editor的基本功能比较完善,各方面大致与其他流行的editor如WordPress中使用的TinyMCE持平。由于大部分Dojo的Widget对于i18n和a11y (accessibility)支持较差,IBM对其进行了增强。目前Blog里使用的版本就提供了较好的a11y支持,比如在editor中按tab键会跳出编辑状态,把焦点转移到下一个控件上。现在这个功能可以同时在IE和Firefox里实现 (调试HTML的tabIndex是个很熬人的工作)。
另外,我帮目前Blog的editor添加了离开编辑模式的提示功能 – 当用户写帖子的时候如果点了其他link或者准备关掉浏览器,这个时候弹出窗口警告内容已经过编辑,是否需要离开编辑模式。
用户登录后写文章,如果中间间隔较长的话,会出现提交数据会话过期的情况,数据往往会丢失。根据测试team映的反应,我写了一个heartbeat脚本,在浏览器端定期ping远程的server。在WebSphere下,如果提交的link可以促使Application server访问session对象的话,当前session将会续约,这样可以保持长时间的可工作状态 (缺省为30分钟)。
今天在Mozilla add-on上下载Coop的时候,看到了ScribeFire,装上后就用它写了这个帖子,还挺好使。
Powered by Scribe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