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软件专利申请最重要的一个消息是,美国专利局USPTO联合IBM和其他开源组织成立的提高软件专利质量的工作组。下面是这个工作组对现有软件专利申请制度的改革措施:
1. 对提交的申请进行开放式审查,更多人有机会参与专利的评估;
2. 所有已存在的open source软件都属于prior art (前人工作)。个人估计,仅这一条就会极大的影响那些以软件专利申请为主的公司,包括IBM。窃以为是三条中的重中之重;
3. 对每个专利进行打分评价。有点类似科技论文的“影响因子”,以此反应某项专利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IBM在2005年连续第13年获得美国专利申请数量第一的宝座。从今年开始,新的申请制度对IBM以及整个软件行业必然产生深远影响。
附:2005美国专利申请排行榜(日本公司占了一半)
U.S.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rankings for 2005 |
Rank |
Company |
Total 2005 |
Total 2004 |
Rank 2004 |
1 |
IBM Corp |
2941 |
3248 |
1 |
2 |
Canon K.K. |
1828 |
1805 |
3 |
3 |
Hewlett-Packard |
1797 |
1775 |
4 |
4 |
Matsushita |
1688 |
1934 |
2 |
5 |
Samsung Elec. |
1641 |
1604 |
6 |
6 |
Micron Tech. |
1561 |
1760 |
5 |
7 |
Intel Corp. |
1549 |
1601 |
7 |
8 |
Hitachi Ltd. |
1271 |
1514 |
8 |
9 |
Toshiba Corp. |
1258 |
1310 |
9 |
10 |
Fujitsu Ltd. |
1154 |
1296 |
11 |
|
Posted in 技术 | No Comments »
Thursday, January 12th, 2006
150块一份,信息完整,包括照片,毕业证年限从1991年到2005年。
这是今天上海《劳动报》的首页新闻(我今年有一份全年赠阅)。目前主要客户是那些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因为他们的毕业证信息已经在案,只是未颁发。从网上买来完整毕业证编号后,找个“办证”的电话就可以做一份货真价实的毕业证书了。
借着ucloo和毕业证的启发,该有人去尝试把派出所里大伙的户籍信息、档案数据库复制一份,说不定管理员的密码就是sa, db2admin…这个信息比Google的牛多了,过十几年还有效。对数据分析分析,挖掘出点社会网络来,也算增值业务了吧。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信息遭遇以上境地,请点击。
Posted in 社会 | No Comments »
Tuesday, January 10th, 2006
我不想让这条blog entry成为微软的广告,不过今年第一期国产《PC Magazine》的cover story“Windows的第三个十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文章。
昨晚在看电视剧《武林外传》的间隙看完了这期杂志,在访谈中有关OS/2与Windows分裂的回顾里,BillG(微软的人是不是都这么叫的?)有一句话是“只有IBM Hursley的人才喜欢GDDM”。我是第一听说OS/2的GDDM,想不到在IBM网站上还有它的介绍。微软最终和IBM决裂,然后就有了今天的故事。
IBM Hursley现在是IBM Java技术中心,WebSphere MQ产品的大本营,高人云集,回想当年也曾经是那场风暴的主角。
BillG最近在Las Vegas又说,微软最大敌人不是Google,是IBM。三年前他和巴尔默在Comdex 2003上那段由他二人主演、Wachowski兄弟导演的那段仿Matrix的视频里,BillG手里拿着的蓝色药片上印着三个字母“IBM”。这段录像从未与世人见面,只有一个观众在现场用手机拍摄了几十秒片段。
Posted in 技术 | No Comments »
Tuesday, January 10th, 2006
上个周末,我用了3年的Thinkpad T30升级成了T43。15寸显示器、1400*1050分辨率、1.5GB内存、40GB硬盘、千兆以太网、wifi…。就在得意的时候,发现lenovo的网站上已经列出了Thinkpad T60…看来我注定要和最新型号的机器无缘了:现在用的T30是3年前公司最后一批30系列的倒数第二台…
有了新机,自然要装机。在n年前,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装机一条龙”,MS-DOS 6.22, Turbo C 2.0, UCDOS 5.0, 中文之星 2.0, Win95, Delphi 2.0, Microsoft Office 6.0, Norton Utility…在Web 2.0的时代,这条龙都盘在网上,而且还是免费的。我用了1天时间,下载了大约400兆的开源软件,便宜又好用。如果要再做一个“一条龙”的话,可以用RSS写个XML文件,把这些下载链接都放进去,这才酷。
Google好像也要攒自己的一条龙,刚放出来的Google Pack打包了一些“不邪恶”的常用软件供免费下载。现在已经到了Google放出一句话,互联网分析家可以写上半个月专栏的时代。我也没能免俗。
Posted in 技术 | No Comments »
Tuesday, January 10th, 2006
周末在家把工作台整理了一下,用从宜家买的塑料线管把乱糟糟的数据线收在一起,如下图:

为了区分这些USB接头,我在每个上面都贴了标签,看上去似乎很美观,很酷的样子。不过如果这张照片能沿着左上角继续扩展的话就不那么好看了,那里是一砣砣的变压器…
数据传输的协议和电气标准已经相当完善,任何相关标准草案都能招致大企业的蜂拥跟进,但这并没有改变这一现实:大伙出差的时候仍带着至少2-3个变压器: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几个每个USB的背后都是一个"non-universal"的电源接口。如果Belkin打算为这些设备开发一个universal的电源适配器的话,这个家伙至少得是个2公斤重的“刺猬”。
统一电源接口对以数据为中心的市场没有什么吸引力,因为大家不需要对电源适配器的物理接口编程。在商业公司和标准化组织有空做这件事之前,我们还要每天面对一堆的变压器,和那些面积越来越大的接线板。
Posted in 技术 | No Comments »
Tuesday, January 3rd, 2006
小沃森1956年从父亲手中接过帅印,主持IBM的工作一直到70年代中期。计算机科学作为这段时期内IBM最重要的业务发展方向,在s360的诞生中达到顶峰。360是IBM历史上最成功的计算机系统,这场被成为“50亿美元的赌博”以IBM的大获全胜而告终。360项目主持人之一Brooks也因撰写《人月神话》这本记载了360开发经验与教训的传世之作而闻名。
并不是每个人在这场赌博中都获得了胜利,至少小沃森的弟弟迪克不是。据书中记载,小沃森对弟弟在公司内的位置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影响是怀有很多忧虑的。迪克在IBM World Trade机构里工作出色,虽然有不少人认为他的管理能力并不能胜任管理整个IBM公司,小沃森还是把他调到360项目中负责生产和销售。书中隐讳的暗示了这并不是小沃森出于对弟弟的信任。在360热买而产品交付出现问题的时候,小沃森最终剥夺了弟弟的行政大权,当他担任人力资源总经理。这样,在家族的斗争中,小沃森取得了完胜。失意的迪克不久就离开了IBM,并于74年病逝。小沃森在弟弟去世后,亦疲倦了在IBM的生活,加上身体原因,于1972年退位。小沃森在1990年出版了自传《Father, Son & Co. : My Life at IBM and Beyond》。1993年,他在郭士纳出任CEO几个月后辞世。
IBM历史上一共有8位CEO(包括现任总裁Sam Palmisano)。IBM官方网站里有对7位CEO的简短介绍:http://www-306.ibm.com/employment/us/diverse/50/ceo.shtml
Posted in IBM | No Comments »